话题

热门问答

热门笔记

用户

查看全部搜索结果

包豪斯“理想国”:终生漂泊的纳吉

在过去的两周,我们向您介绍了包豪斯的关键人物,而今天则要带您一起探访这位包豪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人物——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


在三年前曾举办过的近50年来北美最大型综合回顾展“未来当下(FuturePresent)中,这位曾在匈牙利、维也纳、柏林、巴黎、伦敦、芝加哥颠沛流离的艺术家留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

纳吉曾就读于布达佩斯大学的法律系,后来有一段与格罗皮乌斯相似的经历:因为一战的爆发,20岁的纳吉应征入伍,在陆军部队中担任炮手一职,但在此期间他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创作,直到一战结束后,纳吉彻底投身于艺术领域中。这让他从一开始就很少有拘泥于写实的作品。


纳吉在自传中写道:在自己早期的作品里,我尝试着各种绘画风格,那是因为我对当代绘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通过一些独立的线条和画面的过渡色来强调表现力。


1918年,纳吉参加了罗伯特·贝伦尼(Róbert Berény)艺术学校的夜校培训,并开始参加一些艺术展览,逐渐走进匈牙利艺术届。1922年的夏天,纳吉开始了黑影照片实验及无相机的摄影术探索,他不仅认识到黑影照片的重要性,而且将光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表达媒介。1923年,纳吉在自己的第一个摄影展中写道:“光现象具体化是独特的摄影过程,制作黑影照片靠的就是它。”


随后举办摄影画展中结识了时任包豪斯学校的校长格罗皮乌斯。同年,纳吉还参加了在德国魏玛召开的国际先锋艺术家大会,在各种思潮和媒体的混战与交流中,这场先锋派聚会被冠以一个复合名称——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者大会。


1923年,28岁的纳吉接受了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前往位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任教,直到1928年离开。在这期间,纳吉的艺术成果非常丰富。总的来说,他在绘画方面十分强调理性、功能,他在学术上对表现、构成、未来、达达和抽象派兼收并蓄,以各种手段进行拍摄试验。最为突出的研究是以光、空间和运动为对象。由此开启了他在包豪斯的五年教学生涯,而包豪斯对他来说就像一片沃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尤其是将构成主义理念带入包豪斯对后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构成主义,这个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前后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着当时俄国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他们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手法进行再定义从而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 


1920年,左翼艺术家加波和佩服纳斯发表了《构成主义宣言》,“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iom)一词才第一次在文字中出现,从艺术风格来看,构成主义明显受到了未来主义及立体派画家的影响,作品往往极具抽象,在画面中习惯以各种点、线、面为基本元素和抽象的几何形来进行组合构图,在调和与对比中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并强调艺术要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这一点,也在纳吉接手后的包豪斯学校有着充分地体现,纳吉将科学设计的严谨性引入艺术分析,并构想出一个艺术家工程师的形象,代表了技术进步和机器发展的现代性。


对于摄影而言,纳吉的先驱作用更是拉开了20世纪现代主义摄影的帷幕。而对纳吉来说,影像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纳吉使用各种剪辑方法和制作技术,改变和强化了照片的结构。纳吉也非常擅长制造出某种透明感和空间上的相互渗透效果,作品充满某种非物质的轻盈。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能精确对应每一种媒介、材料或技术的潜力与局限,同时还非常热心于把一种媒介的元素借用到另一种上。


曾几何时,对影像作品的潦草处理不仅常见,甚至成为了某种惯例。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纳吉凭借黑影照片踏入了摄影领域,后期使用包豪斯的暗房并开始使用需要化学变化来显相的显相纸。纳吉认为,在黑影照片中将对于光的运动的记录转换为黑、白、灰的价值标准,这样做的结果是抓住了新型空间关系,并创造出了新型空间表现效果。黑影照片中由于光的运动所产生的渐变效果,实现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合,呈现了黑、白、灰的空间张力。


在《艺术家的抽象》(Abstract of an Artist)一书中,纳吉曾写道:“利用塑料中的缝隙和气泡,可能会导向更惊人的结果。它们可能会展现活跃的光。”越强的光敏度越能让他抓住光和物的运动,这样的黑影照片仿佛变成了暗房编排的表演的录像。


1928年,由于种种原因纳吉被迫离开了包豪斯,在柏林成立一家商业设计所。两年后年他展出了自己的动态雕塑作品Light Prop for an Electric Stage,被称为光线空间控制器。这是一台进行光线演示的机械装置,最初是设计来控制舞台光线效果,最后成为实验各种光线质感的工具。1930年的《游走在黑白灰之间的光线游戏》(A light play in Black-White-Gray),这部电影持续5分30秒左右的电影,包括对正负片、多重曝光、光线反射、光线运动及各个部件的特写,正是他对科技以及创作媒介理念的展现。

此后,纳吉在英国短暂停留后,参加了巴黎抽象艺术展,以及古根海姆艺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举办的一系列重要展览,于1937年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路,并建立了新包豪斯学校,将包豪斯教学和理念带到了美国,这就是以后的芝加哥设计学院。并于第二年在芝加哥举办个人画展。


不幸的是纳吉在50岁时被确诊为白血病,于第二年冬天离世。这一年,纳吉的最后一本书《运动中的视觉》(Vision in Motion)开始出版,美国隆重地举办了纪念纳吉的全美艺术巡回展。


回顾他的艺术生涯,这位一生都在漂泊,并且尊崇艺术严格理性的态度,正是包豪斯精神的真正代表。



参考来源:

《运动中的视觉》

《艺术流派鉴赏方法》 

原创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举报 2020-12-1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