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热门问答

热门笔记

用户

查看全部搜索结果

百年包豪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请环顾四周,留意你身边的物件,或许你所见所用的产品,正是来自“包豪斯”的经典产物,作为包豪斯的奠基人,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请一起走进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世界。



有一位20世纪艺术、设计和建筑史上最重要流派之一的创始人和建设者,他带着一种诗意,组建一支有想法的队伍,只为完成一个宏大的艺术愿景。


这个愿望就是“BAUHAUS”谈到包豪斯,即便你并不是建筑设计从业者,也不会它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它是一所学校,1919年由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遗憾的是它仅仅存在了14年便被迫关闭,不过包豪斯解体后却影响了未来100年的设计风潮。


“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一切都离不开格罗皮乌斯。


这位德国建筑师出生于1883年,家境优渥,他的叔叔马丁也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完成学位之前就辍学了,1908年,前卫派的赞助人Karl-Ernst Ostenhaus介绍格罗皮乌斯进入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建筑师彼得·贝伦斯的工作室。


贝伦斯与德国通用电气(AEG)合作,由贝伦斯担任首席建筑师和工程师卡尔·贝恩哈德( Karl 共同设计建造了,位于柏林Moabit的Huttenstraße街和Berlichingenstraße街的AEG涡轮大厅。现在前往柏林,还能参观这座特别的建筑。在贝伦斯的带领下,工作室参与到从照明到办公文具以及一系列产品的设计中,格罗皮乌斯也随贝伦斯一起工作了三年,完成了许多将传统工艺与工业化相结合的项目,也从贝伦斯在产品功能化理性化处理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启发。

  

格罗皮乌斯于1910年离开贝伦斯工作室,在贝伦斯的介绍下,他与阿道夫·迈耶在波茨坦-纽巴贝尔斯堡建立了自己的办公室。1913年,两人完成了格罗皮乌斯真正作为建筑师的作品:德国下萨克森州阿尔菲尔德的法格斯工厂。他在建筑中充分的运用了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大胆的使用了全钢筋混泥土、柱承力结构及玻璃幕墙,时至今日这座制鞋厂的功能区仍旧能够运转。在法格斯工厂的成功诞生后,格罗皮乌斯在第二年又为德国工业同盟展览设计了样板工厂和办公室,他再次试图将自己脑海中酝酿已久的现代主义与传统纪念性理念融合在一起。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罗皮乌斯被迫暂停了项目的创作,1916年,格罗皮乌斯在西部阵线服役的经历,使得他对工业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向图林根大公国领导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可以建立一所能够为工业、贸易和手工艺提供艺术指导的学校的建议。他于1919年被任命为魏玛美术学院的教授。


从战争结束到任教期间,格罗皮乌斯参与了几个对包豪斯早期思想至关重要的团体:表现主义艺术家和建筑师的11月Novembergruppe团体(该团体的名字来源于德国革命,他们创作支持社会主义革命的作品),Arbeitsrat fur Kunst团体(艺术工作委员会),以及乌托邦Glaserne Kette团体。

  

这一系列的团体思想碰撞,可以说是格罗皮乌斯对包豪斯注入关键思想的钥匙,格罗比乌斯最初希望包豪斯像一个小公社,强调手工业为主,想要建立一座“理想国”,由一群有乌托邦思想的艺术家来组成教员团队,因此包豪斯从建立之初到瓦解的规模都不大,后来包豪斯的发展离不开荷兰风格派及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俄国在构成主义运动过程中,也曾经成立过一所性质跟包豪斯极为类似的学院——Vkhutemas)。


1919年格罗皮乌斯接任艺术工作委员会主席一职,并起草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阐述了学校的目标和原则:包豪斯努力将艺术和手工艺——雕塑、绘画、应用艺术和手工艺品重新结合起来,成为新建筑的永久元素。格罗皮乌斯希望一名艺术家不仅仅是在理论或者某一方面有所想法,而是应该可以完成整件作品,真正的将设计与手工艺应用艺术结合。

  

格罗皮乌斯继续着他的大胆试验,先后请来瑞士画家约翰·伊登、荷兰风格派领袖人特奥·凡·杜斯伯格、俄罗斯构成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匈牙利画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等人,在黑白风画家保罗·克利、构成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和带有印象派画风的纳吉三人的带领下,包豪斯逐渐将风格派和构成主义融会贯通,形成了理性的包豪斯风格。遗憾的是初期的包豪斯学校,女性艺术家和学生只能在纺织品领域学习工作。


1923年,包豪斯举办了展览——艺术与技术,一个新的统一(Art and Technics,A New Unity)让包豪斯建立起许多的社会联系,这些关系中不少人都是当时住在魏玛的名流。但好景不常,1924年,在右翼势力的煽动下,社会组织开始攻击包豪斯,从而导致了学校的经费被大幅度的削减,1925年,魏玛包豪斯关闭,格罗皮乌斯被要求辞职。


为了挽救这所学校,格罗皮乌斯试图谈判,最终在1925年,包豪斯迁到德邵。格罗皮乌斯开始设计新包豪斯校舍,一个综合性建筑群,包括教室、工作室、工场、办公室、宿舍、食堂、剧场、体育馆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校舍的建筑设计中。格罗皮乌斯也顺应成立了建筑系,聘请汉斯·迈耶成为了第一任系主任。

  

格罗皮乌斯还放弃教导艺术形式、色彩、绘画的“形态教师”与传授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主要是他前期希望学生可以设计并真正动手完成作品)的双轨制教学。聘用工匠来协助教学,12个教员中,有6个是包豪斯的毕业生。后来,由于多方原因,格罗皮乌斯在1928年离开了包豪斯学校,由迈耶来接替学校的工作。


后来由于纳粹政权的影响,一大批艺术家纷纷前往美国,这其中就包含格罗皮乌斯,他在麦斯威尔·弗雷的帮助下,于1934年先逃往英国的AA建筑学院,后于1937年前往美国,开启了他的精彩下半生。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哈佛大学教授,一年后成为哈佛大学的建筑系主任。他将包豪斯的体系完整地带到哈佛,包括系统性设计、团队工作方法、功能主义原则、反装饰原则及现代主义技术手段和现代建筑材料运用方法等,1945年,他在美国发起了建筑师合作组织(TAC),参与完成了哈佛大学研究生综合大楼、美国驻希腊大使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纽约总部等多个项目,弥补了自己在包豪斯任教期间由于处理繁杂管理实务而无暇进行大量建筑设计工作的遗憾。


回顾格罗皮乌斯的一生,他始终强调设计在实践上的重要性,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更重视动手能力及市场经验。同时他强调团队合作的方法,反对设计中的英雄主义,坚持对现代材料的大胆运用与尝试,他认为所有的设计,大到城市规划、建筑作品,小到一件家具甚至是一张海报,本质上的解决思路都是一样的,即通过系统化研究,了解需求与问题,然后运用美学及现代材料、技术来解决问题。尽管他的一些设计由于各方审美不同遭到抨击,但他作品中所体现的朴素功能主义思想,以及为整个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影响时至今日无法撼动。


原创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举报 2020-11-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