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热门问答

热门笔记

用户

查看全部搜索结果

佛朗索瓦·布歇的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是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舶来词汇,我们经常在开发商的楼书上看到用这个词对楼盘装饰风格的描绘,但是你真的了解洛可可艺术吗?


1762-1763


上图这个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洛可可风格的鼻烟壶由佛朗索瓦·布歇设计,它体现了很多人对洛可可最基本的想象:雍容华贵的,装饰繁复的,皇家宫廷的。这些理解都没错,但也不完全对。要全面阐述“洛可可艺术”这么一个宏大概念,我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现代洛可可工艺制品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而后遍及欧洲。由于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洛可可风格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但更多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我们今天先从弗朗索瓦·布歇的画中一窥洛可可风格到底画了些什么。


布歇作品的局部


弗朗索瓦·布歇

关于对布歇的评价,法国绘画史给出的评语还是相当公允的,“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在他之后有弗拉戈纳尔,并且显然他没有前者的深刻,又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的欢乐气息。可是,他是这条链子上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作为表现色彩和光的画家,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发舟西苔岛 | 华托的代表作



秋千 | 弗拉戈纳尔的代表作


布歇出生于巴黎,父亲尼古拉是画师兼装饰家。17岁时师从洛可可艺术创始人之一的弗朗索瓦·勒穆瓦纳。布歇十分崇拜华托,他曾经把华托的素描刻成版画,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


浴女 | 弗朗索瓦·勒穆瓦纳的代表作


布歇向往艺术圣地意大利,曾自费前往考察学习,但是他却目空一切,瞧不起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成就,他狂称:“米开朗基罗奇形怪状,拉斐尔生硬刻板,卡拉瓦乔漆黑一团。”他只对17世纪牧歌情调的艺术感兴趣。


爱之泉 | 布歇重现了17世纪牧歌情调


回到巴黎的布歇声誉大振,以至受到贵妇人们的沙龙的接待。走进王宫时发现,贵族男女并不喜欢上帝而更宠爱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于是布歇竭力去迎合他们,不厌其烦地用画笔去描绘战神马尔斯与爱神维纳斯调情,赫尔克里斯与翁法勒的拥抱。


维纳斯的诞生 | 布歇也不能免俗地重画这一题材



战神马尔斯与维纳斯



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和翁法勒王后(局部)


这类谈情说爱的情节及白皙粉嫩的女子裸体被描绘得精致入微,形象似人似神,人体和谐匀称,令王公贵族倾倒。62岁时,布歇的声望日隆直至巅峰,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


洛可可风格装饰的卧室


当上美术学院院长的布歇,于3年后辞任。5年后,这位洛可可艺术的宠儿在卢浮宫他自己的房间去世。


伯乐蓬巴杜夫人

虽然布歇在描绘女性魅力上有着无人可比的才华,他那些谈情说爱的女仙和牧羊人神话主题画为他建立了声名。然而,他也同样擅长刻画较少调情意味的女性灵魂的另一面。这些作品大多和一个人有关: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肖像




局部


蓬巴杜侯爵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是路易王朝的第一美女,也是一个才女,1745年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后获得了自己的头衔。虽然后来她不再是国王的情人,但仍被称为“头衔情妇”(国王的正式情妇)。布歇在1748年与蓬巴杜夫人开始了密切交往,蓬巴杜夫人成为他最有力的资助者。






局部


在布歇的画笔下,蓬巴杜夫人没有被描绘成出王家的浮华和富丽之气,也没有被描绘得国色天香。书籍反而经常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布歇强调了她的智力和文化才华。这并不让人吃惊,因为她忠实的庇护保证了画家职业生涯的成功。侯爵夫人向布歇委托了大量的画作,还有她住所美景城堡的装潢,甚至让他参与塞弗尔的新瓷器厂的很多设计工作。





局部


虽然布歇多才多艺,但他不是一位伟大的肖像画家。他只画过10来幅肖像,其中7幅是蓬巴杜夫人的。


蓬巴杜夫人也很清楚画家在这个领域的缺陷,曾评论其中的一幅肖像“很漂亮,但是不像”。不过,布歇依旧是她欣赏的艺术家。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上文说过布歇不仅是位画家,也是为多才多艺的设计师,除了为蓬巴杜夫人绘制肖像,更是承担了不少的设计工作,包括设计女服和装饰品,布歇设计的图案成为当时出入宫廷的贵妇人们所效法的榜样。





1755年,布歇还被任命为戈布兰壁毯工厂监督。




感觉怪怪的中国画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上一章节里最后那块挂毯有着似是而非的东方风情?事实上当时的布歇绘制过很多中国主题的绘画,尤其以1742年为甚。 







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


贵族们争相收购这些画,买不到的,便把那些以这些画为蓝本、用毛和丝编织的挂毯抢购一空。


不过仔细看布歇的作品,你还是能发现这位没有到过中国的画家在很多地方是存在明显的谬误的,比如你看上面这幅画里男子的身高、发型和佩刀。我去,这不应该是东倭人嘛!不过,放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痴迷于“中国风”的大背景下,对于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的西方人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洛可可风格绘画

回过头来说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其主要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者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观。


洛可可画家喜欢选用清亮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喜欢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等来点缀画作,使得画面变得优美而又神秘。


洛可可的风格细致地表现在人像画中,画中人物不再是神灵、骑士或者圣人,而是宫廷的朝臣和贵族等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部分画作显现出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和国家等倾向,逐渐摆脱端庄神圣、古板沉闷的气息,开始表现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田园诗式的风情。


其实说人话就是“小资、暧昧”。



以下内容少儿不宜,敬请家长指导阅读

但是,谈到洛可可风格的绘画,还是没有办法回避一个重要的内容:情色。布歇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评论家狄德罗曾激烈批判“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华,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淫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士以及那伙对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的人。”



但是,狄德罗的批判是站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高度上的,认为布歇作为路易王朝的宠儿,他的女人出浴、美人化妆之类的题材是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堕落的本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而事实上,公正地评价艺术似乎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从来不曾存在。





局部



宫女 | 1745


懂画中这句英文的

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原创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举报 2019-07-24 0评论